□ 王亚光
知道《人生笔记》这本书时,我刚到法院工作,出于好奇,便购买了它,收到书迫不及待地翻看,很快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,爱不释手读到深夜,被作者的真情实感深深打动,产生共鸣。
这本书分七个部分,陈行甲用至真至诚的笔调讲述了他与母亲的亲情、与妻子的爱情;出身山沟,勤奋考学进入大城市,命运由此改变;毕业回到山沟工作,因能力拔尖,得到提拔;舍弃官职,考上清华大学研究生;二度进入官场得到提拔,中间还公派留学;重拳反腐,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;辞去公职,投身公益,获得多个分量极重的公益大奖。整本书中述说没有丝毫刻意,笔如行云流水,情之所至,感人至深。
不论是在巴东县委书记任上的为民办实事、整治干部队伍作风,还是义无反顾地与腐败分子做斗争,以及转身公益以后为了弱势群体奔波,陈行甲都表现出“脚下虽有万水千山,但行者必至”的勇气和韧劲。从他的身上,我感受到令人震撼的力量,正是有了这些有理想、有操守的领导干部,有了这些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公仆,我们才对明天满怀信心,才对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。 同为国家工作人员的我们,同样有着“在岗位一分钟,尽职六十秒”的职业使命感,不断精进自我,不断突破创新。
一样的社会环境,一样的青春年华,当与之同行的人慢慢地习惯和适应社会的时候,陈行甲一直订阅着英文报纸,两次报考清华大学的研究生,保持着难得的内心宁静和纯洁,按照母亲要求的“勤快、干净”忙碌并快乐地工作着。作为初入职场的年轻人,陈行甲入职之后的工作热情、看问题颇有远见,保持不断学习、终生学习的习惯都值得我学习。我们在工作中,也要不断地学习吸收各种知识并用于实践,通过努力思考,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工作实践中创新的思路和点子,不对生命的边界设限,对着明确的目标不懈努力。只有这样,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体验更加丰满,使自己的工作能量更加充沛。
正如书中所言:“我们不该忘记自己走过的路,同情过的人,呼唤过的正义,渴求过的尊重,是这些东西构成了我们深植于生活世界的共通意义的根基。”我所在的司法警察岗位虽然不审理案件,不直接为群众解决纠纷,但是司法警务工作涉及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,与人民群众距离近、接触多,在普通的岗位上也可以心怀群众、为群众解忧,为老百姓带去温暖,用一杯热水、一张笑脸、一句问候让当事人感受司法的温情,又何尝不是一种情怀。
掩卷深思,也许我们天赋有限,不能取得陈行甲那样的成功,但扪心自问,我们为理想拼尽全力了吗?
也许,对于“如何过好这一生”没人能给出具体答案,但愿能像陈行甲所言:做一个有信仰的人,活得才有力量;做一个干净的人,活得很轻松;做一个有爱的人,活得很幸福;做一个心存敬畏的人,活得才踏实。愿我们历尽千帆,归来仍是少年!
(作者单位:魏县人民法院)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